所有各部落人民的梦想,就在于取得良好的报酬下,替汉地的两个皇帝之一,或北朝之金,或南朝之宋,从军打仗。他们的王公,无力驾驭的饥饿的游牧人民,也向需要他们的方面投效。然而,汉地对于救兵的需要,不是无限制的,而且经过最后数世纪的经验后,她宁可不要以这种野蛮人当做嘉宾看待。
由是,游牧民族除在自己的地方战争外,再无其他途径可走了。这就成了一种悲惨的战争和一种悲惨的生活。为了几亩的青草地,为了一条泉源,一对母牛,或一块受人爱惜的丝绸,或许简简单单的只为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或为了不愿任兵器完全长锈,人们打破了头颅。
在十二世纪中叶,当成吉思汗——这个终于打开了监狱门户的游牧民族领导者——诞生的时候,在蒙古高原上,驰骋着许许多多的游牧部落。唯有在南部,才存在着一个游牧部落的大联盟,它统治了荒原,从阿尔泰山东面直到戈壁。克烈部(Kérait)可汗做了这个大联盟的领袖。这个人物的盛名曾远播欧洲,他是以“若望神父”的名字为欧洲人所认识。他或许同其游牧部落皈依了聂思脱里派的耶稣教。这一支教派,在前几世纪因为发生分裂而与罗马教廷脱离,遭到了罗马的驱逐,并被摒于教外,于是改向东方发展。在中央亚细亚与东亚,聂思脱里派拥有为数众多的教徒,单以中国来说,它拥有了一千以上的教堂。不过,随时间的演变,它的耶稣教义曾发生了奇异的变化。
突厥系的乃蛮(Naiman)部和畏兀儿(Ouigour)部都位于克烈部之西;他们已经称臣于西辽的契丹。畏兀儿部是文化相对发达的民族,他们以其别失八里(Bich-balik)的都城与塔里木河(Tarim)的上游盆地,掌握了通达西方的贸易专利。
此时的蒙古高原的东北部,已经陷入严重的混乱状态。蔑儿乞惕(Merkit)部居于贝加尔湖,再往北去,乞儿吉思(Kirghiz)部还居在那里。在东端,当兴安岭的斜坡及在现在的中国黑龙江流域附近,还有塔塔儿部的牧地。“蒙兀儿”小部落的故土,就在蔑儿乞惕部和塔塔儿部之间。他们的势力中心点大概位于现代库伦城的附近。周围的山岭,斡难河和怯绿连河河源的区域,是驰骋于蒙古之一切部落的民族发祥地。
成吉思汗便是诞生在这些神圣的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