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财猫咪资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同性 女人
查看: 406|回复: 5

[人文社科] 【雪莉·特克尔】《群体性孤独》【百度网盘资源】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7万

帖子

2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2Rank: 32Rank: 32Rank: 32Rank: 32Rank: 32Rank: 32Rank: 32

积分
267944

超级VIP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荣誉管理

发表于 2018-7-17 16: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推荐
  第十届文津奖获奖图书!
  互联网时代,技术影响人际关系的反思之作: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
  技术领域的“弗洛伊德”、网络文化领域的“玛格丽特·米德”重磅作品!雪莉·特克尔是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科技与自我创新中心主任,哈佛大学社会学和人格心理学博士。后于麻省理工学院开始研究计算机文化,并成为人与技术关系领域首屈一指的社会心理学家。《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称她为技术领域的“弗洛伊德”。《商业周刊》盛赞她为网络文化领域的“玛格丽特·米德”!她还是是广受欢迎的TED演讲嘉宾。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海银资本合伙创始人王煜全、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连线》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K)、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强势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
  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为了研究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15年来深入两家养老院,对200多人进行了实地研究;为了研究人们的网上互动,与7家中学合作,收集了450名中学生的一手研究资料。她通过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弱化,有些人甚至因此而丧失了面对面交流的能力。特克尔认为,人们发短信、发邮件,上社交网站,玩电子游戏,从形式上看人们之间的联系似乎更轻松、更密切,但实际上却更焦虑、更孤单。
  《群体性孤独》将电子文化的两大趋势在过去15年中的新变化、新发展进行了新的阐释,将焦点集中在年轻的“电子土著”身上,这一代人的成长伴随着手机和智能电子玩具。如今的我们既缺乏安全感、却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才求助于科技,以寻找一种既可以让我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作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就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
作者简介
  雪莉·特克尔,信息技术领域的“弗洛伊德”。
  30年前,雪莉·特克尔在哈佛大学获得社会学和人格心理学博士学位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开始研究计算机文化,并成为人与技术关系领域首屈一指的社会心理学家。她通过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弱化,有些人甚至因此丧失了面对面交流的能力。特克尔说,人们发短信、发邮件,上社交网站,玩电子游戏,从形式上看人们的联系似乎更轻松、更密切,但实际上却更焦虑、更孤单。
  特克尔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
  没有人比特克尔更懂得人类是如何利用有形技术改变无形“自我”的。凯文·凯利说,特克尔就是我们技术领域的“弗洛伊德”。
  网络文化领域的“玛格丽特?米德”
  雪莉·特克尔采用“实地研究”和“临床诊断”两种方法,对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进行长达15年的系统研究。她的研究对象包括计算机专家和电脑爱好者,但主要是大学生和中学生。有时,她会在咖啡桌上或者是教室里近距离观察人们依靠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互动时的行为特征,询问并详细记录笔记。有时,她又会在办公室或其他安静的环境中,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许多深入细致的访谈。
  为了研究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她深入两家养老院,对200多人进行了实地采访和考察;为研究人们的网上互动,她与7家中学合作,收集了450名中学生的一手研究资料。此外,她还对一些研究对象跟踪数年,这些人小时候伴随着电子宠物长大,长大后则沉浸在网络文化中,他们iPhone不离手,又是Twitter和Facebook上的常客。一位研究者能够对一个主题进行长达15年之久的“实地研究”,实属不易。美国《商业周刊》说,雪莉·特克尔是网络文化领域的“玛格丽特·米德”。
  研究人与技术关系的世界专业
  雪莉·特克尔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社会学教授,执业临床心理学家,科技与自我创新中心(MITInitiativeonTechnologyandSelf)主任。她已成为移动技术、社交网络、社交机器人领域的著名学者。《纽约时报》、《科学美国人》和《连线》等都曾报道过她和她的研究成果。
  她被《女性》杂志评选为“年度女性”,被《时尚先生》杂志(Esquire)评选为改变国家的“40岁以下的40人”之一。由于她在信息技术对心理影响方面的杰出成就,她成为CBS、NBC、ABC、CNN、BBC和NPR等众多极富号召力媒体的嘉宾。
  雪莉·特克尔是广受欢迎的TED演讲嘉宾。2012年,她第二次作为TED演讲嘉宾时的演讲题目是《保持联系,却依旧孤独》(Connected,ButAlone),她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社会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出极大的忧虑。她是信息技术狂热时代的冷静思考者,在人与信息技术相互关系的研究领域,她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专业。
精彩书评
  ★雪莉·特克尔用她可以做祖母的岁月记忆、人生体验,透过对孩子们玩耍、学习、交往的行为观察和分析,透过对电子玩具、机器人、虚拟现实的追问和思考,牢牢抓住“孤独”这一人类掩藏颇深的情感脉络,点中了网络时代人与机器关系中焦灼多变、令人遐想的“命门”。文笔出彩、引人入胜。
  ——段永朝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

  ★特克尔认为,我们为了连接而牺牲了对话。大家都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本书虽有将连接与对话过度对立之嫌,但特克尔还是提出了一个充满挑战性的问题: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洞察中国社会数字化进程一人

  ★《群体性孤独》一书将人与计算机、人与互联网互动时产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的全新发展,以及特克尔教授的全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呈现给了读者。可以说,要了解人类的未来,就必须要了解人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关系,尤其是情感关系。这一切,可以从这本著作开始!
  ——王煜全 海银资本合伙创始人,互联时代未来趋势专家

  ★有一天,我们将习惯用文字而非声音,用数据而非抚摸,来传递感情。有一天,我们将依赖技术,超过依赖彼此。这就是真正的“机器人时代”。对于这种所谓的“机器的美好和技术的美好”,我有一种由衷的恐惧与憎恶。
  ——周涛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

  ★关于我们是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创造虚拟“自我”的,雪莉·特克尔说得最清楚。她是我们技术界的“弗洛伊德”,远在我们洞察自己的内心之前,她就阐明了我们内心的转变。《群体性孤独》是一本令人回味的书,是洞悉未来自我的一次深度之旅。
  ——凯文·凯利 《连线》创始主编,畅销书《失控》、《科技想要什么》作者

  ★对于人类与计算机的关系,相对于其他学者,雪莉·特克尔有着更广阔的观察和更深入的思考。
  ——霍华德·加德纳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和教育学教授,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畅销书《智能的结构》作者

  ★雪莉·特克尔是网络文化领域的“玛格丽特·米德”。无论为人父母,还是老师,当你的孩子在当今科技世界的感情暗流中只身航行时,如果你想理解和支持他们,这将是一本必读之书。它的每一章都富有洞见、精彩纷呈。
  ——米切尔·雷斯尼克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教授,“终身幼儿园团队”负责人

  ★《群体性孤独》是一本才华横溢、见解深刻、令人兴奋,有时却也让人不安的好书。在这本美国最的学者写作的未来之书里,可以看到计算机是如何影响我们人类的。她披露了“瓦尔登湖 2.0”的奥秘,并告知我们值得拥有比关怀型机器人更好的东西。现在就关上你的智能手机,拿起这本好书,汲取雪莉·特克尔这些富有力量的启示吧。
  ——罗莎贝斯·莫斯·坎特 哈佛商学院教授,《进化!自信和超级公司》作者

  ★这本书的写作基于庞大的实验项目,文字一针见血,引人入胜。它能同时吸引学者和普通读者的兴趣,也将成为社会媒体影响力研究中的经典之作。
  ——吉尔·克尔·康威 史密斯女子学院荣誉退休教授,《库伦来时路》作者

  ★《群体性孤独》是一本深入浅出的书,文字既大胆又委婉,观点既振聋发聩又令人欣慰,描述了人们如何在一个日益调和的环境里试图找到彼此。如果互联网和人性可以有治疗专家,那一定是雪莉·特克尔。
  ——道格拉斯·洛西科夫 《程序还是程序化》作者

63d3fce2454b7c124f8f1f088276bd25.jpg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上一篇:【莉安・莫利亚提】《失忆的爱丽丝》【百度网盘资源】
下一篇:【凯瑟琳・加洛蒂】《认知心理学(原书第5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万

主题

7万

帖子

2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2Rank: 32Rank: 32Rank: 32Rank: 32Rank: 32Rank: 32Rank: 32

积分
267944

超级VIP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荣誉管理

 楼主| 发表于 2018-7-17 16: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简介
  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
  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为了研究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15年来深入两家养老院,对200多人进行了实地研究;为了研究人们的网上互动,与7家中学合作,收集了450名中学生的一手研究资料。她通过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弱化,有些人甚至因此而丧失了面对面交流的能力。特克尔认为,人们发短信、发邮件,上社交网站,玩电子游戏,从形式上看人们之间的联系似乎更轻松、更密切,但实际上却更焦虑、更孤单。
  《群体性孤独》将电子文化的两大趋势在过去15年中的新变化、新发展进行了新的阐释,将焦点集中在年轻的“电子土著”身上,这一代人的成长伴随着手机和智能电子玩具。如今的我们既缺乏安全感、却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才求助于科技,以寻找一种既可以让我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作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就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7

帖子

133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37
发表于 2021-11-15 11: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66

帖子

495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959
发表于 2023-5-18 01: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thx for shar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2Rank: 32Rank: 32Rank: 32Rank: 32Rank: 32Rank: 32Rank: 32

积分
295731

超级VIP最佳新人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3-9-29 10: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2Rank: 32Rank: 32Rank: 32Rank: 32Rank: 32Rank: 32Rank: 32

积分
295731

超级VIP最佳新人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3-9-29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招财猫咪网资源论坛

GMT+8, 2025-1-10 20:21 , Processed in 0.11763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