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科學月刊、保釣到左翼運動:林孝信的實踐之路
王智明(編), 王智明, 吳永毅, 李淑珍, 林正慧, 林嘉黎, 林麗雲, 陳光興, 陳宜中, 陳美霞, 陳瑞樺, 劉源俊, 歐素瑛, 錢永祥, 鍾秀梅, 蘇淑芬, 劉沅
0 / 0
0 comments
他是公共知識分子、思想家,更是實踐者,堅定持續長達半世紀的社會改造運動
朋友都叫林孝信「老林」。他創立《科學月刊》,以熱情吸引參與者,在現實中創造條件,以運動的方式推進科學知識普及;他投入保釣運動,將不平化為力量,從愛國情懷與民族主義出發,發展出「第三條道路」;他積極參與社大運動,以「解放知識,改造社會」為目標,改革教育體制;他大力推動通識教育,致力促進民眾批判精神與批判能力的培養,進而達到「賦權」的目的;他念茲在茲左翼運動的實踐,視其為第三世界知識分子責無旁貸的使命。
這些事業的成果或許不會以林孝信為名,但參與過這些運動的幾代人,多少都曾受到其人格的激發或感動。
2015年12月20日,林孝信因肝癌末期,溘然離世,享年71歲。對於曾經和他一起合作打拚的戰友、同志,甚至跟他共同工作的年輕一輩而言,彷彿也是一個美好純真時代的最終謝幕。由王智明主編的《從...
他是公共知識分子、思想家,更是實踐者,堅定持續長達半世紀的社會改造運動
朋友都叫林孝信「老林」。他創立《科學月刊》,以熱情吸引參與者,在現實中創造條件,以運動的方式推進科學知識普及;他投入保釣運動,將不平化為力量,從愛國情懷與民族主義出發,發展出「第三條道路」;他積極參與社大運動,以「解放知識,改造社會」為目標,改革教育體制;他大力推動通識教育,致力促進民眾批判精神與批判能力的培養,進而達到「賦權」的目的;他念茲在茲左翼運動的實踐,視其為第三世界知識分子責無旁貸的使命。
這些事業的成果或許不會以林孝信為名,但參與過這些運動的幾代人,多少都曾受到其人格的激發或感動。
2015年12月20日,林孝信因肝癌末期,溘然離世,享年71歲。對於曾經和他一起合作打拚的戰友、同志,甚至跟他共同工作的年輕一輩而言,彷彿也是一個美好純真時代的最終謝幕。由王智明主編的《從科學月刊、保釣到左翼運動:林孝信的實踐之路》既是林孝信的生平回顧,亦是對這個美好時代的紀錄與思考。
全書共十一章,收錄五篇訪談、一場座談、五篇側記,另外編錄林孝信生平年表與著作目錄。【輯一:訪談】與【輯二:座談】從林孝信的家庭背景、求學歷程說起,一路寫至創辦《科學月刊》、參與保釣運動、發起台灣民主運動支援會,再述及返臺創辦社區大學、推動通識教育與釣魚台公民教育計畫,除了描繪出林孝信生平與志業的概覽,也為「黑名單」歷史、70年代海外左翼、80年代島內黨外民主運動,及其與之後社會運動的關聯,提供了不同的思想脈絡。【輯三:側記】分別由林麗雲、王智明、吳永毅、鍾秀梅和陳美霞執筆,一方面補充訪談或座談中較少論及的面向,一方面拉出了批判與懷念的距離,呈現出一個更為立體、具有厚度與溫度的老林,也具體而微地記錄了林孝信對後輩的影響與啟發。
在景仰與緬懷之外,本書更重要的面向在於:我們如何能像林孝信一樣,認真看待歷史與國際,務實地面對理想與現實。誠如林孝信對《科學月刊》的理解:社會改造的事業不是他的,是所有人的;每一個人都有責任與義務去參與、實踐與改變。這或許是本書最終的意義。
|
上一篇:《 人月神话(40周年中文纪念版) 》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下一篇:《偶然事件:丈夫的故事、妻子的故事 》卡罗尔·希尔兹
|